-->

2017-04-15

07.生態缸,自然就是美:養水秘訣






        大家好,有一個禮拜沒有更新我的魚兒狀況,大伙安然無恙,只是我換了「大機砂」,根據上個禮拜連續觀察與跟魚店老闆討論,導致有質黃濁原因是「土壤」問題,也就是泥土揚起造成水質變差,導致魚兒腹瀉污染水質,換了大機砂魚的便便再不是黑色,而是粉色,而餵魚習慣改至輕輕散一下即可,不到10秒內食完。


      起因是養魚缸也超過一個月,突然開始水會變黃,而且魚缸也清理過、水也換過2/3幾次,隔了一天大太陽怎麼水還是會黃濁不淨?這讓我覺得很疑惑,於是跑去問魚店老闆,老闆也一致認為是土的關係要我換掉試試,以他養魚二十多年經驗影響水的顏色就是;

  1. 飼料
  2. 生物膜
  3. 土層

        果然分析病因隔空抓藥一下馬上就中,換了最適合孔雀魚生長的大機砂,不料網路漁友一直強調要用鹽酸洗過,不然水質會偏硬缺少某個元素,會讓水草生長不好也會容易死亡,過了一個禮拜看水草還滿正常的,今天有空就去問魚店老闆,老闆說不必太擔心這個問題,畢竟我有常換水,所以水不太可能一直維持一個平衡,但是魚會適應水所以魚會越養越強大,水草可以藉由從生水裡得到所需要的養、再者我放在陽台光照不是問題,還有魚的二氧化碳,水草所需具備三大元素都有,不必擔心水草會因為水質硬度而種植的問題。(網路漁友也是有強調定時給水草施肥)

        來說說害羞的玫瑰蝦,上個禮拜死了兩隻,所剩4隻蝦子還活著(今天又買了9隻來放),覺得4隻蝦子住在豪宅有點無聊沒有伴,所以又叫了9隻傳播蝦來培育下一代,有了先前經驗老闆終於肯告訴我秘訣,原來換水時候水只要換一個小布丁盒即可,根本無須換到2/3反而更害死蝦子原本適應良好的水,突然又來了生水而導致死亡,老闆強調:「蝦子是非常脆弱的生物,只要稍有溫度之差,再見拜拜~更何況是水?」原本一直很擔心底部的常常細細小小蝦子大便會污染水質,老闆說:「底部髒東西消化菌會分解」只要每天有換一個小布丁盒水,蝦子養了數月後就會變得很強健,就像「鹽水魚轉化淡水魚」,老闆直言:「舊魚缸、舊器材反而最好養魚」,我一直普遍認為,水撈一點點有用嘛?不馬上就被舊魚缸水又污染了?老闆解釋:「消化菌就是會稀釋掉(應說消化)倒進來了新水,達到生態缸裡面的水平衡」,所以倒幾天是沒效果很正常的,可是每天倒可就不一樣了,就連蝦子、魚的適應能力都大大提昇,有點像似運動練習心肺能力的「循序漸進」概念。

        所以,別看舊舊髒髒的底部,反而是培養消化菌的好茁床的來源,事實上消化菌只要有被水覆蓋地方都有它的存在,影響最重要是水,水如果失去消化菌能所平衡的範圍,消化菌也不能太多,這時候只能靠換水來幫助消化菌。至於底部髒大便,就用抽的抽起來的水含有砂礫,因比重關係砂礫自然會往下沉只有剩髒水部份,真得切記不要吸得太乾淨避免破壞消化菌,日後在靠水來稀釋多餘的菌即可,循環的概念。(這部份比較需要經驗拿捏,換久了就會有了,而且魚蝦也變得更適應水質。)


   老闆說:「有時候不要看水髒髒、黃黃,事實上多等個幾天,讓它沈澱反而是養魚最好的觀察,才能從觀察中得到養魚心得,那才是真正的理論,老闆也示範從魚的表現得知水質的好壞,從魚兒行為來判斷水質,而不是用我們的想法去猜測水質。」



     (切記:換水,記得水前幾天就先裝起來放,沒太陽也要放個三天。有太陽就把握曬太陽時間,把水裝滿以備不時之需,有孑孓剛好給孔雀魚吃更營養健康省錢。)



   更新4/16 早上8:00 魚缸(抽蝦子底部水沒發現線蟲)





2017-04-04

06.生態缸,自然就是美:死亡之謎


(上圖,星期一早上拍攝)

    清明節的連續假期,終於過了,星期日老闆特別放假一天,騎著重機和台北的重機新手團跑了一下北宜公路到礁溪小7,剛騎很順暢節奏也不錯,後來就跟在一位阿魯的屁股後面,大家都往前衝,我則殿後,因為跑平常路上沒什麼車頂多幾台,超過去就可以一直往前衝,連續假期車很多,所以以免發生意外,還是龜一點好別太衝。(後記:4/5 網路 mobile 01論壇有正義魔人在星期天9點多,在北宜公路往宜蘭方向檢舉時多部重機逆向超車違規,只有1名重機騎士守法!我就想起來我好像是騎最後一台呢,應該不會有我的罰單吧。


    (今天新聞報導北宜公路一天早午各兩起死亡車禍,而且都是在同一個彎道,去年也是清明節在同一個地點發生憾事,讓人不寒而慄,今天全台共有4個因重機而死亡。下午時候我家門口也有車禍,騎士自摔進正要右轉自巷內的四輪車底,還好3/4安全帽卡住沒有任何傷勢。)


    騎濱海公路回去雙溪找連大哥聊天,太陽頂頭,把我的重機襯托的充滿著肌肉戰鬥氣息,結果心裡浮出:「我的魚缸忘記加蓋,而且這時候已經是11點了,而且等等還要去萬里換重機黑油呢」

    換完黑油到家也已經是下午2:00左右,看到魚缸上面有紙板遮著,心裡放了大石頭了,還好我媽媽每天早上看我在觀察魚,我也有解釋跟我媽說:「紙板遮著避免水溫升高造成水質惡化」,可惜的是一切都太晚了,我看見水已經呈現黃色,魚也死了兩隻,真是太不應該發生這種意外,我必須承認,4/2前兩天我就開始沒有餵魚,發現了兩隻魚死亡,其他的魚都像上圖一樣,全都在底下聚集一起不動,感覺很不正常也覺得生病了,我趕緊把兩隻死掉了魚撈起來,把水換掉1/2接著投餌,還好魚有主動索餌,這才放心,但到了下午4點左右,水怎麼還是很黃?我也發現3天沒吃餌身上的色彩很不鮮艷!

    隔天,星期日早上,水還是很黃,我知道一定不是水的問題,而且水都大膽地換了一半去,照理說到了隔天魚應該適應了新水,怎麼魚還是奄奄的聚在一起,呈現晚上睡眠狀態呢?可是星期日生意很忙沒時間照料,我只能先又換一點水起來,還有用低流方式,盡可能讓水裡氧氣多一點,星期一魚店休息,害我又不能去問老闆原因,那位客人專家級也沒來,所以我又只能把魚飼料丟一點,看一下魚有沒有主動吃餌,水的問題仍然沒有解決。

    4/4,今天早上起了大早,又很主動去陽台關心我的小世界,畢竟小世界已經往生了幾位小朋友,要更專心去照顧我的小世界,我觀察好久也用聞的,也研究不出個所以然來,接著我用我的手下去觸摸四周的壁,發現手指上有黃黃一層,頓時悟開,那絕對不是泥巴,是所謂的「生物膜」是客人專家層告訴我說的:「至半個月魚缸上面會又一層黃黃的生物膜」,而且是會快速破壞水質的不好東西,我就用廚房紙巾把四邊、底部全都擦拭一次,果然乾淨好多,下午趁著空檔去魚店跟老闆討教一番,順手買了一瓶「立可養」,老闆跟我解釋了「硝化菌」、「培養菌」這兩種養法,真的是太複雜了,雖然我有聽有懂,可是真的有那麼必要去買嘛?因為我的水是沒有流動、更沒有過濾,跟老闆討論的結論:就是「勤換水」,沒有任何解藥,除非缸像整理衣物收納箱這麼大,我估計那有50公升有,才有辦法自然生成一個生態缸,我的21公升,還是不行。


        下面就來講一下消化菌的作用





       老闆也跟我解釋:「如果魚(上圖,星期一下午拍攝)一樣聚集一起,代表水質有問題,或是魚生病,水溫太高。」


        魚缸養久了,一定都會生物膜的產生,不果是有設備的,或是無設備,也有漁友推薦什麼螺類會吃,也有推薦用電話卡直接刮就很乾淨,這都只是表面上的乾淨,真正的肉眼看不見就是水與底下的土裡內,老闆也教一招,要水乾淨清澈很簡單,全都翻一番讓它揚起沙塵,加入硝化菌,隔天水一定乾淨無比,硝化菌會把那些便便裡的有毒物質包覆住、水中的分子也包覆住,在透過過濾設備在排回去,所以我們這種生態缸就是要勤換水,多抽底部的廢物。

        我開始擔心舊缸裡面都養的玫瑰蝦怎麼辦?蝦子的便便細長型,雖然沒有魚這麼會製造,可是積屎成塔,下午換一個布丁盒的水,就發現一隻玫瑰蝦倒了,我就很好奇,其他蝦子沒事就唯獨你一隻,就當作他壽命已到,晚上用手電筒照一下新缸看一下魚,魚果然恢復了元氣,各自四散各自休憩,突然發現那隻最早丟進去新缸唯一存活的小玫瑰蝦,今晚有重大突破,牠竟然還活著一直游來游去的,而且身體變成透明的,沒有一點紅色,真是太神奇了!


   4/6: 上網有找相關蝦子變白色起因是受到驚嚇、水質問題,剛剛在換水時候發現蝦子又變回了紅色。